发布时间:2022-12-09 13:09:40.0
超目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全球首款眼球震颤电刺激产品商业化落地
近日,仓廪已投企业超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超目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健资本星未来创投基金领投,明恒产投与中智众合参投。融资所获资金将用于全球首创眼球震颤电调控产品的临床与新一代植入式医用芯片的研发,同时将加速推进用于近视矫正的新产品研发。
并且,超目科技在此轮融资后将积极探索国际化战略,与国际知名研发与注册机构合作,共同加速国产原创眼科医疗器械的FDA与CE注册进程。
成立于2018年,超目科技是一家面向眼部疑难疾病治疗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及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自成立以来已经获得清华水木创投、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和仓廪投资等知名机构的数千万投资。
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Nystagmus,CN)被喻为眼科领域的“不治之症”,是一种因大脑异常神经放电导致眼球摆动或跳动的眼部疾病。全国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约为130万人,全球总患者数超过700万人,患者普遍视觉质量低(视力0.1-0.4),且85%的患者发生因眼球震颤导致的弱视,很多患者在入学、求职、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受到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剑指眼部疑难病症,
集聚知名医工融合交叉学科人才
“医生,您看看,我的孩子该怎么办啊?还有办法可以治疗吗?”每当在医院参与临床诊断检测时,超目科技的团队都会遇到许多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父母。而常常,这些父母的眼里,除了泪光之外,还有一丝小心翼翼的希望。
而超目科技的创始人王乐今教授,从业32年来,几乎每个接诊日都会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作为国内研究小儿眼球震颤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北大人民医院眼球震颤和斜视学科的带头人,王乐今教授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与医学背景,为眼部疑难病症的患者找到新疗法、真解药。
从这个想法出发,王教授开始寻找能够将理想落地的团队,并创立了超目科技公司。如今的超目科技在集聚了多位中国眼科知名专家、集成电路专家以及投资专业人士的同时,持续引入了一批高水平专业人士,从拥有20余年行业经验的研发注册业务负责人到资深的质量体系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再到供应链专家,加强了超目科技的研发“落地”能力,有力支撑了超目科技“从概念到样机,从产品到临床”的全流程转化能力。
技术原理始于1961年,实验证明
可有效大幅降低眼球震颤频率
在实力雄厚的团队支撑下,超目科技的核心产品得以诞生,即前文所述的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
该产品的治疗原理来源于功能性电刺激FES技术(注:用于恢复和功能重建的功能性神经电刺激技术,始于1961年,Liberson利用腓肠肌刺激矫正偏瘫患者足下垂取得成功)。
2013年,超目科技的医学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了眼肌张力和刺激电流的变化关系,为探索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新方案带来了可能。
而后,8例研究者发起的临床实验结果证明:超目科技的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可以真正控制眼球震颤症状,实现了医学上的重大突破。
不仅如此,在治疗效果被验证有效的基础上,超目科技还在积极推进先进医用芯片的研发和植入式产品的升级迭代。为了能进一步减小手术创口,提升患者手术植入体验,超目科技提出了集成度更高、尺寸仅为现有产品的1/4的第二代植入式刺激器产品,进一步提升患者体验。
而经过近十年的设计、试验和开发工作以及数千万的资金投入,超目科技的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已完成型式检验和临床伦理,即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但令人颇为意外的是,对于超目科技在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方面取得的突破,王乐今曾表示:“我们还是走得太慢了。”
但实际上,超目科技不仅走得不慢,还走得很广。例如,超目科技并不止步于探寻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新方案,而是希望探索更多眼部疾病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眼部疑难病症的有效治疗方案,这也是超目科技在研和预研项目中既有先天性眼球震颤项目、近视屈光矫正项目、青光眼微泵主动式引流项目也有小儿斜视诊疗项目的原因。
“希望我们的技术,不仅能够解决眼部疾病治疗的痛点问题,还能够服务于人类,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王乐今表示。
并且,如今的超目科技,已经启动了国际布局,力争短期内实现中国原创医疗器械出海注册申报的目标。在未来五年,超目科技将继续以高端眼科医疗器械平台为基础,从基于当前产品线积极拓展市场的1.0眼科产品平台阶段,发展至“探索先进医用光电芯片、植入式医疗器械以及视觉脑机接口等领域结合应用”的2.0医用集成电路研发平台阶段。在更远的将来,